江苏省力学学会2022年度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3-03-26 访问量:1942

2022年,江苏省力学学会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服务全省力学科技工作者为立足点,围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国家战略性部署,按照“把握方向、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持领先”的工作方针,“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获得省民政厅“首届江苏省先进社会组织”,省科协“一流学会”、“一流学术平台学会”、“一流科技服务平台学会”,在“2022年度省科协所属学会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获得“一类”。

一、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学会理事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秘书处独立党支部、分支机构党建工作小组积极开展活动。理事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党建强会专题活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江苏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学会理事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分支机构党建工作小组、秘书处党支部等各级党组织收看了开幕式,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报告展开深入学习和热烈讨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理事长唐洪武院士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题开党课,带领全体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与推动学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贯通融合,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强化有组织科研,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解决“卡脖子”问题,不断提升学会发展的群众组织力、学术引领力、战略支撑力和社会影响力。

秘书处党支部开展“坚定历史自信,不忘初心使命”读书会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组织参观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走进南关小学“竹节巷”,参观巷内的党史教育馆,体悟竹子精神;与江苏博宇鑫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开展党建交流活动;召开2021年度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会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有助于支部党员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新起点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化党性修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二、完善组织建设,打造有温度的会员之家

1. 坚持民主办会。学会始终推行议事规则,2022年召开理事扩大会议1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2次,常务理事专题会议2次,秘书长工作会议4次,集中商讨了学会重点工作以及推进情况,为学会发展指明方向。监事会列席全年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议,对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决议事项提出质询和建议;全程监督学会重大活动及财务状况,保证学会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2. 推动分支机构建设。配合省民政厅 “全省性社会组织分支机构专项整治行动” 开展了分支机构自查自纠工作,学会17个分支机构规范化开展活动,发展秩序良好,为提升学会服务能力提供了组织保障。

完善分支机构组织机制,提升分支机构履职能力,各分支机构参与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承担工作任务,每季度召开分支机构工作会议,向常务理事会汇报工作,充分发挥分支机构的职能作用,学会负责人、常务理事会形成合力,上下联动,为推进学会“一流学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经常务理事会考核,评出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产学研工作委员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为“学会2022年度先进集体”。评出曹茂森、周一一、王立峰、周剑锋4位兼职副秘书长为“学会2022年度优秀秘书长”。

3. 打造有温度的会员之家。规划专门场所建设线下会员之家、科协代表之家;发起并联合河海大学校科协和其他挂靠学会,共同建设河海大学科技社团之家。开展国际、全国、区域、省内、港澳台等学术交流活动,搭建一流学术交流平台、科技期刊平台、人才培养与举荐平台、科技成果奖励平台,根据会员不同层次的需求,提供精准服务,为会员成长建设精神家园,增强学会的凝聚力。形成案例:《凝心聚力 打造会员之家领航版》。

升级学会网站,设立“会员动态”、“会员管理系统”,利用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电子期刊等平台向会员提供权威的学术动态,在学会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其它公开媒体及时报道学会重大活动信息、会员重大成绩,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交流方式,为会员提供交流科学思想、开拓学术视野、提升职业技能的线上会员之家,增强学会的凝聚力。

完善会员管理制度,对会员实行动态管理,走访部分专家会员,征集服务需求,针对不同层次会员,提供多样化精准服务。2022年新增个人会员735人。

三、推进学会智库建设,助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

发挥学会自身组织网络及专业人才优势,集中专家资源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根据地方和产业需求,形成“城市智慧交通管理运营行业发展建议书”、“负泊松比材料和结构产业运用研究报告”等决策建议或调研报告 4 份,完成省科协调研课题 “高质量绿色发展背景下长江生态保护与协同治理机制研究”1 项。

各分支机构主动开展学科战略研讨,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举办了“实验流体力学沙龙”、“复杂装备系统动力学前沿青年论坛”、“力学与人工智能学术研讨会”、“力学与可再生能源学术论坛”、 “环境与灾害力学学术研讨会”等会议,促进地方科技经济融合发展。

贯彻落实省科协“科创江苏”部署,坚持“绿色”和“智慧”结合传统“力学”的发展,依托“江苏结构优化与智能安全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智库基地”、“江苏省结构优化与健康安全科技服务队”等服务平台,在“绿色建造”和“智能制造”领域,推进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2项,解决重大技术问题4项;深入常州市武进区、宿迁市宿城区、苏州市相城区、镇江市京口区等地开展需求调研和科技服务,新建科技服务平台3个;开展企业科技服务36次。与苏州博宇鑫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省级学会工作站,为企业开展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服务的同时,协助公司建立“企业科协”,提升公司的科研能力。形成《“基于机器视觉的桥梁健康监测技术”技术开发》等科技服务案例3个。“江苏结构优化与智能安全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获得省科协“科创江苏”成果化运行评估二等。

四、打造学术活动品牌,促进力学学科繁荣发展

坚持学术为本,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牵头举办学术交流活动11个,品牌学术活动3个,“会、展、赛、商”一体的综合性学术活动2个,邀请院士学术报告6场,线下交流人数1000余人,编辑论文集3辑。其中“江苏力学青年论坛-2022”,以强基固本,力“保”安全为主题,会议期间,参会代表走访南京未来城创新企业,与企业进行了深度交流;受疫情影响,“第十七届苏港力学及其应用论坛”采用线上方式进行,来自香港、江苏180余名力学学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第三届长三角力学论坛”邀请了杨卫、何国威、唐洪武、涂善东、陆夕云5位院士作大会特邀报告,设置了3个分会场、24场高水平邀请报告及60多场分会场报告,促进力学学科繁荣发展。形成案例:《会员为本,树立品牌,建设一流学会》。

五、加强科技期刊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主办高水平国际期刊《SDHM》,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提升办刊质量,扩大学术影响,为建设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奠定基础。2022年共发行4期,坚持严格把控文章质量,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较前一年有显著提高:作者来自美国、意大利、中国等8个国家;CiteScore(Impact per Publication)2.0(2021年1.8),较上一年提升10%;SNIP(Source Normalized Impact per Paper)0.779(2021年0.554),较上一年提升28.88%。

学会支持专家在国际组织任职,支持会员积极参与组织国际交流活动,2022年线上举办了“结构健康监测管理技术进展国际研讨会”。

六、加强力学教育工作,重视力学人才培养和举荐

承办“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计算力学与工程暑期学校”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学学科组、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基础力学实验教学工作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力学专业委员会” 2022年工作会议,开展“第十一届江苏省工科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第二届长三角工科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第三届超材料力学大赛”、“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第四届诗画流体力学创作大赛”、“首届力学与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首届江苏省高等院校力学类课程思政案例竞赛”等7项青年人才学科竞赛活动,以赛促建,会校融合,创建全国领先的工科高校“力学+”人才培养范式,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用实际行动讲好“我在学会成长”的故事。形成案例《集聚多方资源 构建工科人才培养新范式》和《加强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 助力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积极开展人才举荐,获得江苏省科技期刊百篇优秀论文 1 篇、长三角科技志愿者先进典型 1 人、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学生奖 7 人,连续六年获得省科协“人才托举”项目立项、为青年人才成长提供平台。规范化开展“2022年度江苏省力学学会科学技术奖”评选、“2022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走访“徐芝纶力学奖”获奖者,总结工作成效,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提升学术引领力。

七、树立科普活动品牌,服务公众普及科学

整合优势资源,探索“青少年科普服务”模式,面向青少年开展各类科普活动49场。其中 “力学智多星-生活中的力学科普知识竞答”、“力学有意思”、“我们为什么会吐痰”科普系列讲座、 “江苏省中小学生力学知识竞赛”等品牌科普活动,受众达到3.2万人,掀起了青少年学习力学知识的狂潮。

拓展科普资源,开发优质科普作品30件,在科普中国科普号“力学伽玛暴”发布,阅读人数3.9万人,推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共建的科普基地 “河海大学开放型实验基地”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现代建筑技术科普基地获批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与江苏无国界航空发展有限公司新建科教创新基地。

全年参加科普活动的专家57人。生物力学科技传播专家服务团、“诗情画意流动视界”科技传播服务团、“力学有意思”云科普团被省科协认定为“第六批学科科技传播专家服务团”;邓林红、李昌烽、王永健被聘任为“第六批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邓林红、陈红被聘为“江苏省科普演讲专家”。

2022年度,学会科普工作得到了各方认可:获得2022年度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服务项目、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优秀组织单位、2022 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江苏省第 34 届科普宣传周优秀组织单位、2022年度江苏省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先进典型、2022年度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先进典型等荣誉。形成案例《力学笃行 创新科普》和《为科普插上新媒体的翅膀》。

2023年,学会将秉承新发展理念,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提升学会服务能力;稳学术基石,扎实推进基础工作,夯实创新发展基础;比学赶帮超,创新激发新气象,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