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力学学会2023年度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4-01-19 访问量:1371

江苏省力学学会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服务会员”为宗旨,坚持“把握方向、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持领先”的工作方针,围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国家战略性部署,对标新时代科技社团建设要求,切实增强群众组织力、学术引领力、战略支撑力、持续发展力和社会影响力,打造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突破性的双一流学会。被江苏省民政厅评为“首届江苏省先进社会组织”,获得省科协“一流科普学会”(双一流学会)、省科协所属学会高质量发展考核 一类A等 (前三名)。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组织建设,提升学会治理能力

1. 坚持党建引领

学会各级党组织:理事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秘书处党支部、分支机构党建工作小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的要求,“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理事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党建强会专题活动、全国“两会”精神传达学习专题活动、“赓续奋进 力争上游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专题党课等;走访调研分支机构党建工作小组、与连云港港口公共资产管理公司党支部、江苏科技大学景荣春教工党支部等交流学习。

秘书处党支部自觉营造重视党建学习、热爱党建学习、崇尚党建学习的氛围,坚持每月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活动,以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开展支部书记专题党课、主题教育大家谈、“传精神 强使命”联合党日活动、“党在我心中”读书会主题党日等活动12场。

分支机构党建工作小组结合日常工作积极开展活动。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党建工作小组参观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党日活动;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党建工作小组开展了“常州三杰”专题教育报告会;产学研工作委员会党建工作小组开展“践行二十大 科技企业行”主题党日活动和“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学术道德”宣讲活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2. 强化组织建设

学会理事会按章行使职权。全年召开理事会1次,监事会3次、常务理事(专题)会4次,学会所有重大活动均有学会负责人出席;监事会列席全年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议,对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决议事项提出质询和建议;全程监督学会重大活动及财务状况,保证学会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完善分支机构组织机制。各分支机构参与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年初签署《分支机构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任务书》,定期召开分支机构负责人工作会议,向常务理事会汇报工作,充分发挥分支机构的职能作用;学会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分支机构开展学术交流、服务企业等活动,定期请优秀分支机构做经验分享,提升分支机构履职能力。

提高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开展秘书处工作人员培训,提升业务素质,每周召开秘书处工作例会;建立1位专职秘书长、1位职业化副秘书长、9位兼职副秘书长的秘书长工作队伍,按照学会重点工作安排,积极推动各项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

完善会员管理制度,有计划地开展会员发展工作。2023年共发展普通会员70人,学生会员683人。学会现有在库个人会员6092人,其中荣誉会员497人,普通会员2040人,学生会员3555人。

学会负责人、常务理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分支机构、秘书长队伍、秘书处、广大会员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切实提升学会治理能力,确保建设成为具有强大服务力、广泛影响力、全面引领力的“双一流”学会。

二、坚持会员为本,建设会员之家,提升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

1. 会员之家领航版

学会始终坚持会员为本,以服务会员为宗旨,以建家交友、助力成长、铸魂育人为目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开展会员之家建设,努力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当好科技工作者之友,当好桥梁纽带,用真情、出实招建家交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2023年,与河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共建线下会员之家,开展“点亮精神火炬 开启科普从书创编之路”、“力智讲坛”等活动40余场;在线上会员之家开展“我与学会共同成长”活动,收到稿件25篇,“会员动态”栏目发布会员信息16条;凝练案例《凝心聚力 打造会员之家领航版》。省科协学会学术部张华副部长在会员之家建设现场考核评估时表示,“力学学会会员之家建设有理论、有计划、有创新、有实效,希望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学会间的沟通交流,推动共同发展”。

2. 服务力学青年人才成长

继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工作重心,构建多维度的师生竞赛体系,结合形式多样、频次丰富的各类学术交流会、教学研讨会,为力学青年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力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2023年,举办青年人才学科竞赛活动5场,教学研讨会3场,学术报告会10余场,青年论坛2场,并对2021年度立项的江苏省力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进行了验收评审。凝练案例《以竞赛为抓手 促进力学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促进了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提高了江苏省力学教学水平、推动力学的全方面发展。

力学青年人才学科竞赛成绩优异。“第十四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江苏赛区)暨第十三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被江苏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学会主办的具有权威性、影响力的竞赛项目,历时4个月完成。共有来自全省61所高校的3000余名学生参赛。赛前举办了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讲座活动12场,受众2.5万人次,为江苏学子在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上再创佳绩发挥重要作用:获全国理论个人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获全国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特等奖1项(第一名),一等奖1项,优秀奖2项;获全国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赛三等奖1项,优胜奖3项。学会连续十一次获得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优秀组织奖。

“第四届超材料力学大赛暨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超材料力学大赛”全国25所高校近200余学生参赛,获得江苏省工学1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支持;“第五届诗画流体力学创作大赛”全国20余所学校500余人参赛,被列入省级赛事培育项目,激发了同学们探索科学问题的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及创作能力;“第二届长三角高校教师自制力学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调动广大教师参加教学改革和新技术创新研究的积极性;“第四届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有来自65所高校的600多名学生参赛,充分发挥了学科竞赛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上的引导作用,对力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力学教学交流研讨会取得成效。“力学拔尖学生培养论坛暨范钦珊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皖苏两省力学学会教育工作交流研讨会”、“2023年江苏省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研讨会”、“第四届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教学研讨会”等教学交流活动,促进了力学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交流与碰撞,有助于推进力学教学水平朝着高质量、宽领域、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人才举荐创造良好局面。“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旨在全省范围内选拔和培养一批崭露头角、具有较强创新潜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支持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期”潜心研究、深入探索,尽快成长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储备力量。学会连续七年获得该项目,在人才举荐过程中营造了良性竞争环境和良好的诚信局面。

3. 服务专家学者提升学术影响力

学会始终坚持“学术为本”,为力学科技人才提升学术影响服务,围绕力学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地区和产业热点、人民生命健康等问题,打造学术交流平台。2023年,牵头举办学术交流活动28场,邀请院士报告39人次,线下交流人数5000余人,形成论文集3辑、科技工作者建议1项,凝练案例《打造学术交流品牌 推进数值仿真软件国产化》。

继续发扬优势品牌活动的影响力。“2023江苏力学大会暨面向工业的数值仿真高端论坛”以主会场、分会场、技术成果和需求展等形式落实科技政策宣讲、核心算法前沿研究、行业应用研究与需求研讨、产学研自动配对交流四项内容,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江苏教育频道、《现代快报》、《我苏网》、《交汇点》、《江苏科技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为推动力学及交叉学科的高质量发展、相关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

“第四届长三角力学论坛”、“十三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第五届江苏湖北浙江三省力学学术会议”、“2023江苏力学青年论坛暨第十八届苏港力学及其应用论坛”等品牌学术活动,对促进江苏与其他地区力学工作者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营造了良好氛围、推动力学领域前沿科技协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打造新的学术活动品牌。“第三届力学与可再生能源学术论坛暨首届新能源装备研究生学术沙龙”、“第三届江苏省环境与灾害力学学术研讨会”、“第三届计算力学与工程学术论坛”、“第二届生物力学与人类健康论坛”、“2023长三角力学与人工智能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苏省流体力学学术研讨和产学研会议”等学术交流活动,形式不断创新、影响持续扩大,逐渐成为江苏省或长三角地区新的学术活动品牌。

举办国际、全国学术交流活动,扩大学会的学术影响力。包括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联合主办了“首届力学交叉前沿研究论坛”、“第三届全国物理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与河海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了“第十三届格林函数研讨会”、与技术科学出版社联合主办了“第二十九届计算与实验科学工程国际会议(ICCES)”,承办了“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先进材料和结构中的多物理场耦合力学问题研讨会”、协办了“第二届全国动力学设计与反问题研讨会暨第一届全国动力学载荷与设计学术会议”等。

树立力学科技成果展示品牌。与技术科学出版社联合主办主办的国际科技期刊《SDHM》文章投稿量和发表量较上年均有较大的提升:由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增加出版3 个特刊;新增来自匈牙利、波兰、立陶宛、中国、意大利、印度、阿尔巴尼亚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编委9 名;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较前一年有显著提高,CiteScore 3.0(2022年), SNIP0.630(2022年),为建设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奠定基础。

提升科技成果奖励品牌影响。江苏省力学学会科学技术奖授予在江苏省力学学科领域具有原创性或突破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采用推荐和提名相结合的方式,经专家评审、奖励委员会审核、 公示无异议、常务理事会批准,2023年度江苏省力学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出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优秀奖1项。

“徐芝纶力学奖”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很高的社会声誉。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罗喜胜教授和北京大学的段慧玲教授获得“第十届徐芝纶力学奖”。徐芝纶力学奖获得者中,已经有9位获奖者入选院士(2023年新增院士2位)。学术引领力再度提升。

受省科协委托,学会牵头组建“江苏省基础研究领域学会联合体”,高质量完成“江苏省基础研究领域十大科技进展”评选工作。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进一步提高。

积极拓展人才举荐渠道。举荐各类人才 28项,获得 23项。包括:中国力学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 8 项,江苏省十大科技进展3项,江苏省优秀科技进展3项,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1项,省科技传播专家3位、省科普演讲专家1位,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者1位,江苏省自然科学百篇优秀学术成果论文1篇,江苏省科协优秀共产党员1项。

助力江苏引进专家人才。学会“江苏结构优化与智能安全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领衔科学家、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大学谢亿民教授,受聘常州新能源之都发展顾问、河海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三、搭建科技平台,投入科创江苏建设,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力

学会秉持“会企融合、共谋发展”的理念,积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举办了“江苏省力学学会企业会员联谊会”、“第二届产学研用技术交流会”等会企交流活动,深入交流了学会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成果和经验,探讨了推进企会合作、企企合作的途径和举措,为不断提升学会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交叉融合,开展了有益的尝试。

在省科协的支持下,“江苏结构优化与智能安全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继续保持优良的运行成效,举办了“新能源及未来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国内外7位院士以及百余位力学专家、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围绕河海大学和常州市“新能源及未来技术”的发展展开战略研讨;推进解决卡脖子项目2项,促进成果转化3项,凝练服务案例3个:《车载堤防险情隐患快速探测成套技术装备成果转化》、《舰艇设计多学科几何共模平台》和《深地工程地应力及围岩失稳点的预测方法研究》。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江苏模式”的提供支撑。

“江苏省新能源装备学会联合体”、“江苏省工程力学科技服务团”,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36次,推进解决一般技术问题15项、重大技术问题5项,凝练服务案例3个:《新能源领域企业与学会联合体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风电行业岗位练兵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基于机器视觉的桥梁健康监测技术》。学会分别与南京核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捷凯电力器材有限公司共建了“国产自主工业软件”、“水利工程病险诊断与韧性”、“电力金具性能与质量”3个科技创新平台。切实发挥学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倍增器、助推器作用。

学会积极落实二十大会议精神,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积极组织专家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关于“数值仿真软件国产化”的建议》和《短纤维增强3D打印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产业调研报告。

四、壮大科普队伍,打造科普品牌,提升服务公民科学素质能力

学会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高度重视科技传播专家团队和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整合资源打造科普基地,科普活动影响力持续扩大。举办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具有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的科普活动42场,打造具有示范性的 “一流科普学会”。

1.     强化科技传播专家团队和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

在原有的科技传播专家团队的基础上,获批3个科技传播专家团:江苏省力学与工程科技传播专家服务团、江苏省工程力学与水利科技传播专家服务团、江苏省现代建筑技术科普服务团;获批3名首席科技传播专家和1名省演讲专家。

2.    积极整合资源打造科普基地

申报科普教育基地2家,其中学会共建的“镇江航空小镇”科普教育基地获批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

3.    提升力学科普活动品牌影响力

科普中国科普号“力学伽玛暴”成功运营。2023年,更新科普系列视频40条。同时在学会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多平台网络科普渠道广泛发布,定期更新,受众3万人。

“大美力学科学营”系列科普活动。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航空航天、水利、建筑、天文、无人机、飞行器等不同主题科学营7场,青少年们体验到“好玩又好学”,知识尽在游戏中。300位学生和家长参与活动。

第五届“力学智多星-生活中的力学”科普知识竞答、“2023江苏省中小学生力学知识竞赛”点燃了青少年的热情,掀起了传播、学习力学知识的狂潮,推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答题数量近1.5万人次。

“力学有意思”科普系列讲座震撼开讲,“朝天开枪真的不会伤到自己吗?”,“如果被大象踩到会怎样?”,“鲨鱼泳衣如何帮助运动员提速?”等20场讲座,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观看者近1.3万人次。

“力学科普进校园”走进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沭阳县怀文中学、宜兴市振兴小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等10所中小学,向学生们科普力学领域相关知识,介绍相关领域的科学家的事迹,将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贯穿于中小学育人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进一步促进科普资源参与学校科技教育。

4.    科普周、科普日等重大活动成效明显

科普周、科普日期间举办了系列科普活动,成效明显,获得多项荣誉:“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江苏省第35届科普宣传周优秀单位”、江苏省力学学会科技志愿服务支队获“2023年度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力学强基计划获“2023年度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服务项目”、“江苏省科技志愿服务工作优秀单位”、“2023年江苏省“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指出: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正因为如此,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作出战略部署,要切实落实到位。力学学会将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学会五大能力,更好地服务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为力学人才成长、学科发展、科技创新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