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文摘,第50卷,第2期

发布时间:2024-04-25 访问量:1032


新闻报道:

2024年太湖流域片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召开

来源:水利部网站

本站讯 416日,2024年太湖流域片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分析研判太湖流域片河湖长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安排部署下阶段重点任务。联席会议轮值召集人、上海市市长龚正,水利部副部长朱程清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苏省副省长夏心旻、浙江省副省长李岩益、上海市副市长张小宏、福建省政府党组成员康涛及安徽省有关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会议通报了太湖健康评价成果,审议了《太湖流域片跨界水体共保联治专项行动方案》。

  龚正指出,深入落实河湖长制,是加快建设美丽太湖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太湖流域片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推动太湖流域片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要聚焦重点、狠抓落实,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加快推进太湖流域片幸福河湖建设,努力当好新时代河湖保护治理标杆。

  朱程清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充分发挥河长制制度优势,维护河湖健康生命。要抓好跨界水体共保联治专项行动方案落实,加强跨界水体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联防联控联治,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要严格落实《太湖流域重要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按照规划明确的岸线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开发利用区进行分区分类管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岸线资源。要进一步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加强顶层谋划,整合部门力量,深化协商协作、沟通协调、跟踪督促,不折不扣落实联席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要着力建设安全河湖、生命河湖、幸福河湖,深化落实河湖长制各项任务,为太湖流域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水利部河湖管理司、太湖流域片五省(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等相关部门和太湖流域管理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水利部针对5省区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来源:水利部网站

本站讯 预计419日至22日,江南大部、华南及贵州等地将有强降雨过程,以大到暴雨为主,部分地区将有大暴雨;受其影响,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珠江流域西江、北江、东江、韩江,福建闽江上游将出现明显涨水过程,暴雨区内部分干支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

  依据《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水利部决定于41911时针对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5省区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赴防汛一线协助指导地方开展洪水防御工作。向5省区水利部门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太湖流域管理局发出通知,要求密切关注雨水情变化,强化应急值守和会商研判,加强监测预报预警,科学调度水工程,做好江河防汛、水库安全度汛、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珠江防总召开2024年工作视频会议 安排部署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来源:水利部网站

本站讯 418日,珠江防总召开2024年工作视频会议,总结2023年珠江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分析研判今年汛情旱情形势,安排部署水旱灾害防御重点工作。珠江防总总指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蓝天立,水利部副部长陈敏出席会议并讲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6省区人民政府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珠江防总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蓝天立强调,当前珠江流域已进入汛期,北江、韩江接连发生编号洪水。据预测,今年珠江流域气象水文年景总体偏差,形势不容乐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做好珠江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迅速进入汛期工作状态,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和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的目标,全力打好打赢今年珠江流域水旱灾害防御硬仗。要深入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持续提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科学实施流域防洪工程联合调度,盯紧抓牢重要环节防御,扎实推进旱涝同防同治,加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建设。流域各省区要主动跨前一步抓落实,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奋力夺取今年珠江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全面胜利。

  陈敏指出,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10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意义重大,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一是压紧压实防御责任,以防御工作的确定性、前瞻性,应对和防范水旱灾害风险的随机性、突发性;二是抓紧完成备汛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快修订完善各类方案预案,及早组织开展防洪调度演练;三是强化流域统一调度,充分发挥流域水工程体系减灾效益;四是紧盯防汛重点环节,全面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蓄滞洪区运用准备等工作;五是统筹做好供水保障,坚持旱涝同防同治,加快提升抗旱供水保障能力;六是加强宣传引导,做好各类信息报送。

 

现阶段污水污水厂面临的运营困境问题

来源:环保在线

导读:本篇将结合多地市污水厂的运行实际来归纳一下现阶段的污水厂面临的运营困境问题。

  我国各地的污水处理厂通过多年的初期建设、提标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营在各地市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高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污水处理的精细和纵深发展,技术和更大层面的环境保护要求,污水厂的运营逐渐显现出多方面的问题,日益成为污水厂运营管理中的难点,本篇我们结合多地市污水厂的运行实际来归纳一下现阶段的污水厂面临的运营困境问题。

  一、高能耗问题。

  污水处理是一个能源密集型过程,在污水厂中,整个流程中的各种设备全年不间断的全天候运行,污水处理设备最密集的使用是在污水的预处理阶段和生物处理阶段,密集的水处理设备需要大量的能源来进行驱动,使污水处理整个行业都呈现了高耗能的状态。污水处理过程的能源需求与能源效率和能源的利用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是污水厂的运营人员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随着国家多部委发文关于污水厂的能源管控,污水厂的能源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高消耗不仅是工厂的环境问题,而且是金钱问题,因为能源的大量消耗增加了污水厂的运营成本,能源成本可占总运营费用的30%左右。因此,如何控制能源成本是水处理厂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控制能源消耗和成本支出,在已经稳定运行的污水厂内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需要对原有的设备进行更新更换,需要对设备的电力供应进行合理的制约,这些首先需要一笔费用来进行投入,产出将在未来实施了能源管理后逐步回报,但是这笔费用的支出制约了大多数污水厂的能耗改造,当然也还有管理者对成本理解,基础设备的质量的良莠不齐等等,这些在短期内仍使污水厂保持高能耗状态运行。

  二、高运营成本问题。

  各地市都普遍的对污水处理厂赋予环境治理的最终端的概念,希望污水厂完成污染物完全降解的过程,污水处理的过程是自然界水体净化的人工强化的工程,完全替代自然界的水体自净功能从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说,污水处理的更洁净的排放指标需要额外的处理工序来替代自然界的降解过程,自然界的降解是无需投入的,但是污水厂的额外工序需要复杂的设备和设施来完成,为了弥补生化处理的不足,大量的使用水处理药剂并带来了高额的运营成本的支出,近年来污水厂内采用的更新的工艺,更长的工序,更多的设备最终都归结成一点,那就是更多的成本支出。

  污水厂的运营成本主要依赖各地市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这部分费用从居民生活用水的水费中支出,由于污水厂管网老旧,跑冒滴漏的现象逐年加剧;成规模的城镇地下管网雨污合流的改造难度大;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硬化面积增加导致地面雨水更多的汇流到污水厂内等等原因,污水厂处理的并不全部仅是城镇居民的生活排水,导致污水厂运营处理量远超居民生活用水量,造成居民的污水费和污水厂的运营费倒挂,地方财政必须支出更多的费用来为污水厂处理的非污水买单。在经济下滑的大局势下,多数污水厂的经营费用很难及时到位,运营费用的不保障,使污水厂的运营管理,增效提升,节能管控,都成为一种设想而不能有效落实。

  三、人员结构问题。

  污水厂受到经营成本的倒挂,无法为运营人员提供合理的工作报酬,多数污水厂的人员工资低于其他运营行业的一线员工工资水平。污水厂脱胎于市政部门,绝大多数建厂10年以上污水厂都脱胎于体制内单位,体制意味着稳定保险的工作,因此体制内的员工由于受到工作岗位的稳定,对收入不敏感,但是也对知识结构的提升提高不了兴趣,导致污水厂的人员结构老化疲软,新的管理目标和管理理念难以推广实施。而污水厂连续的运转体系,高标准的出水水质,指标的提升带来的对处理过程的精细化的管理等,都需要每个污水厂完成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的建设,并且对运行人员知识结构也需要纵深的加强。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低运营成本,老化的延续体制管理模式的影响,造成了污水厂并不是一个人才聚集的高地,缺乏驻留专业性人才的机制,也导致污水厂的人员结构不具备应对外部对污水厂新的管理要求,现有污水厂更多的呈现的出管理效率底下,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工作流程复杂乱无章的局面。人员结构的改善需要资金的保障,用人机制的改革,这在国内大量的污水厂的管理体系下,并不是一件能轻易改变的工作,而这将成为一定时期影响污水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四、污泥问题。

  污水厂的提标很少正视高标准下带来的污泥增量问题。从物质不灭的哲学原理来说,更低的出水指标约束下,污水厂将降解或者截留更多的污染物在系统内,系统除去排入大气的一部分污染物(这部分带来的是温室气体的点源集中增量),剩余的将浓缩在污泥中送往污泥处置场所进行处理。污染物转嫁到新的处置场所,需要更大重污染物去除能力的建设。但是在国家层面污泥处置一直未形成高效的可推广的技术措施,导致污泥处置呈现多种方案,多数延续了高耗能的特点,与未来低碳运行背道而驰;与城市垃圾共同填埋作为污染物封存和长期自然降解的措施,也随着城市垃圾的不断增长被各地逐步禁止。污水处理厂作为污泥产生的源头,将很快受到污泥出路和污泥处置的技术制约的影响。

  同时污水处理厂还在面临污泥相关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高标准的出水指标下,污水厂必须保持的高浓度活性污泥带来的问题,高浓度的活性污泥超越了设计的指导范围,沉淀池出现污泥上浮,翻泥,生化池表面的泡沫堆积,污泥脱水压滤的性能变差,更多的水分随泥饼运输出污水厂给污泥处置单位带来更大处置压力。单一的水环境贡献转化成为多方面的环境压力和经营成本的增值,如何从整体环境角度进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开发更好的应用技术来解决污泥问题,资源化的再生利用可以促使资本的投入,引领市场的技术投入,从而实现污泥的困境解决。但是在现阶段投资的谨慎和环境热度的降低的大局势下,污泥问题的解决仍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复杂的路径设计,污水厂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面对这个问题。

  五、其他问题。

  污水厂还有更多的需要面对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的时期对污水厂的运营造成了不同的困扰。

  比如极端天气带来的降水降温影响,污水厂在夏季和冬季受到越来越频繁地极端天气出现,对工艺生产过程造成的影响日益增多,由于缺乏对极端天气的可预测性,污水厂在短时间内没有更好的解决途径来改变极端天气的不良影响。

  比如复杂处理流程带来的碳排放不断增量的问题,碳减排对地球环境将带来有效的改善,但是各地市污水厂更多的考虑的都是局部水域的环境提升和改善,环境管理人员也不能因为全球环境改善来阻挡地方环境决策,一味的提高污水处理程度,必将带来碳排放的增加,这将成为未来污水厂需要面对的矫枉过正的环境困局问题。

  比如老化的问题,为了环境流域改善的初期建设的污水厂开始逐年进入到设施设备的老化期,在经济高速增长期间建设的污水厂,却在经济疲软期进入老化更新阶段,污水厂的基本运维保障都难以维持,更不能进行老化的设施设备的更新,严苛的环境出水标准管控,使污水厂无法停产更新更换,重新建厂的巨额投入地方财政又无力承担,导致老旧污水厂多数处于带病运行的工况,老化问题也不断困扰这些地区的污水厂运营管理人员。

  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境问题,污水处理厂还将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起到隐形的支撑作用,污水厂的运维人员需要从技术层面不断获取新的技术路线来应对外界形势变化出现的困境问题;从管理层面积极与主管部门建立沟通和交流机制,为污水厂的合规合理运行提供切合实际的政策支撑;从意识层面建立大环境的管理观念,多层面多角度的进行环境考量,不能拆西墙补东墙的方式来进行环境拆补。

 

  污水厂的困境问题会不断的呈现,并随着意识形态和环境变化进行着改变,正视问题,并作出积极的相应,是每个水环境从业人员应做出的选择,未来仍将很难,但是前行是不可逆转的,欢迎大家参与交流讨论。

 

大规模设备更新风暴席卷,国家政策示好污水处理行业

来源:环保在线

导读: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后不久,住建部、工信部等陆续出台设备更新行动方案,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分别被点名。哪些污水处理设备需要更新?需要更新到何种水平?这些关键问题得以解答。

  2023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强调更新设备和推动消费品更新换代,将其作为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的重要举措。2024年2月23日,中央财经委再次就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进行专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其政策方向。在3月份,国务院正式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初步估算,设备更新将打开一个年规模5万亿以上的巨大市场。

  考虑到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供水、污水处理、环卫等成为其重点关注对象,将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补短板、强弱项;智慧水务体系构建亦被提及,将推动地下管网、窨井盖等城市生命线工程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建设。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此轮大规模更新重点在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

 

  市政、工业“两手抓”

 

  在上述文件发布后不久,有关国家部门陆续出台设备更新行动方案,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分别被点名。哪些污水处理设备需要更新?需要更新到何种水平?这些关键问题得以解答。

  市政领域,住建部《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确定10项重点任务,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更新也是其中之一。文件强调,将更新改造存在不满足标准规定、国家明令淘汰、节能降碳不达标等问题的设施设备,包括水泵、鼓风机、污泥处理设备、加药设备、监测及自控设备、除臭设备、闸阀及各类专用机械设备等。

  同期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通知》明确,到2027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设施空白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3%以上,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综合效能显著提升。可见,在市政污水处理环节,迫切需要开展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及老旧城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污水处理设备补空白等工作。

  工业领域,工信部等七部门最新出台《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要求“实施绿色装备推广行动”,面向石化化工、钢铁、建材、纺织、造纸、皮革、食品等已出台取(用)水定额国家标准的行业,推进工业节水和废水循环利用,改造工业冷却循环系统和废水处理回用等系统,更新一批冷却塔等设备。

  众所周知,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且广泛存在用水方式粗放、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对工业生产而言,实现废水循环利用既能帮助减排减碳,也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用水渠道,十分具备推广价值。实际案例如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针对纯水制备企业设计的再利用项目,从去年12月开通运行,预计可实现年再利用量达70万吨,可产生综合经济效益390万元/年,

 

  科技、创新助力蜕变升级

 

  根据《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指导,需要行业政策引导和鼓励(兼容水处理装备与技术规范标准化体系建立)。需要水处理装备制造企业的工匠精神与创新融合。政策对于环保产业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升级压力层层下达,污水处理设备供应商将率先享受到第一波利好。

  当然,市场的要求也不同以往,如何兼顾节能与性能、质量与成本,成为摆在每一位从业者面前的难题。受益于国家的大力扶持,我们惊喜地看到诸如兰江水处理、南方泵业、中科贝特、安力斯等一批自主品牌正在崭露头角,凭借着过硬的产品实力,获得行业及用户等多方认可。在下一阶段,这些拥有出众创新实力的企业,必将拥有广阔的展示舞台。

  “政府端首先要摒弃唯低价论的采购方法,重视综合性价比和长期使用成本的比较,可通过组织测试比拼来验证一些同类型设备装备的真正性能。”专家认为,应该进一步鼓励和加强智能化在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并由此展示已采购装备的实际水平,以带动市场的良币驱逐劣币的态势。

 

学术会议:

2024算法、高性能计算与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

621-23| 中国-郑州 

一、大会简介 

2024算法、高性能计算与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AHPCAI 2024)定于2024621-23日在中国郑州举行。会议主要围绕算法、高性能计算与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会议旨在为从事算法、高性能计算与人工智能研究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促进学术成果产业化合作的平台。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

 

二、主办单位 

中国算力大会

 

三、征稿主题  

1、算法(算法分析/近似算法/可计算性理论/进化算法/遗传算法/数值分析/在线算法/量子算法/随机化算法/排序算法/算法图论和组合/计算几何/计算技术和应等) 

 

2、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表现/智能搜索/机器学习/感知问题/模式识别/逻辑程序设计软计算/不精确和不确定的管理/人工生命/神经网络/复杂系统/遗传算法/计算机视觉等) 

3、高性能计算(网络计算技术/高性能计算软件与工具开发/计算机系统评测技术/云计算系统/移动计算系统/点对点计算/网格和集群计算/服务和互联网计算/效用计算等) 

4、图像处理 (图像识别/图片检测网络/机器人视觉/聚类/图像数字化/图像增强和复原/图像数据编码/图像分割/模拟图像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图像描述/光学图像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图像传输等)

 

四、参会方式 

1、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2、主讲嘉宾:申请主题演讲,由组委会审核; 

3、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0分钟;  

4、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A1尺寸,彩色打印;  

5、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也可申请演讲及展示。

 

五、联系方式

Judy Zhai | 翟秘书(邀请码:Z732  

联系手机:17512806705(微信同步)

咨询邮箱:ahpcai_contact@163.com

QQ咨询:1586117126

 

 

2024年航空航天与力学国际学术会议

614-16日 中国沈阳

一、大会简介

2024年航空航天与力学国际学术会议(ICAM 2024)将于2024614-16日在中国沈阳举办。会议由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主办,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承办,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协办。大会旨在为航空航天及相关力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欢迎海内外学者投稿和参会。

 

二、合作单位

主办单位: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承办单位: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协办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三、投稿主题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航空航天  、航空航天力学  

 

四、参会方式

1、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可有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2、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5分钟

3、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A1尺寸,彩色打印

4、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也可申请演讲及展示

 

五、联系方式                         

大会官网:www.ic-am.com

陈老师 邀请码【C219

手机/微信:13922150140

 

六、重要信息

大会时间:2024614-16

大会地点:中国·沈阳

截稿时间:2024426                

接受/拒稿通知:投稿后1

提交检索:EI-CompendexScopu

 

 

招聘信息: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2024年度科技、支撑岗位及特别研究助理招聘启事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力学所)创建于1956年,是以钱学森先生工程科学思想建所的综合性国家级力学研究基地,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在国际力学界享有盛誉。 

力学所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7名。力学所先后获国家、中国科学院和各部委各种科技奖230余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0项,中国科学院和部委级一等奖24项。力学所是我国最早招收研究生、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也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之一。 

现面向2024年应届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及社会人员公开招聘,诚挚欢迎有志青年加盟力学所,我们携手并进、共襄发展。 

 

一、招聘岗位 

(一)科技岗位:面向博士后出站人员或博士毕业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人员; 

(二)特别研究助理岗位(博士后):面向应届博士毕业生; 

(三)支撑岗位:面向应届硕士毕业生。 

本次招聘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和在职人员,岗位包含但不限于: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工程力学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物理学等诸多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具体岗位信息详见附件。 

 

二、招聘条件 

(一)科技岗位、支撑岗位 

1.科研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为人正派,责任心强,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2.年龄一般应在35周岁以下,条件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3.非应届毕业生一般应具有北京户口; 

4.科技岗位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竞聘者应具有不少于两年博士后研究经历,或博士毕业工作满三年,或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不满足条件的博士学位竞聘者建议申报力学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申请科技岗位,特别优秀的应聘条件可放宽至硕士学位; 

5.身体健康,与本单位职工没有血缘亲缘关系。 

 

(二)特别研究助理岗位(博士后)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2.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 

3.申请时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4.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人员,须将人事关系转入力学所,并保证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三、岗位待遇 

(一)科技岗位、支撑岗位 

1.择优解决北京户口:为优秀的非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留学回国人员解决北京户口; 

2.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完善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3.提供完善的福利保障,员工食堂、人才公寓、带薪年假、年度健康体检、各类其他福利等; 

4.完善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和培训体系; 

5.丰富多彩的职工集体活动; 

6.配合中国科学院“3H”工程,协助子女入园入学。 

 

(二)特别研究助理岗位(博士后) 

1.基本年薪一般为20-60万元,针对特别优秀的人才,上不封顶; 

2.提供流动公寓或住房补贴; 

3.提供各类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项目申报机会; 

4.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合同期满,可申请力学所事业编制岗位或中国科学院有关人才项目。 

 

四、报名方式 

应聘人员请填写附件中《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岗位申请表》,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电脑登录https://imech.quanzhi.com/recruit,进行投递。 

 wps1.jpg

 

五、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5号,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人力资源处 

邮政编码:100190 

    话:010-82543862010-82543950 

联系邮箱:zhaopin@imech.ac.cn 

人:宋老师、曹老师 

    址:http://www.imech.ac.cn/ 

实验室邮箱及联系人: 

 


清华大学水利系遥感水文团队龙笛教授诚聘博士后

一、招聘背景

龙笛教授长期从事遥感水文学基础研究及其应用工作,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主要学术贡献包括:提出了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储量变化的重力卫星和水文模型协同反演预测理论和方法,突破了复杂气候和下垫面水文要素遥感定量反演和多源多尺度数据时空融合技术,创建了无测站流域径流及其雨雪冰成分划分模型。显著提升了卫星遥感反演水循环要素的有效性和可靠度,提高了对变化环境下青藏高原和华北平原水文过程和水资源演变规律的认识。研究成果应用在外交部、水利部、多个流域机构,服务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南水北调工程后续工程建设、澜湄水资源合作等。 因研究和发展需要,清华大学水利系遥感水文团队龙笛教授现招聘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二、招聘对象及条件 

招聘对象: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招聘方向:1. 水文水资源,尤其是寒区(如青藏高原)水文、地下水、生态水文; 2. 海洋遥感与大数据(联合导师为张建民院士)3.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4. 湖泊生态学等。

应聘者获得国内外博士学位,在本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并具有追求卓越的学术品格、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良好高效的沟通能力。 

 

三、应聘材料及应聘方式 

有意者请提供详实的电子版申请材料,并请在来信主题中注明应聘岗位。申请材料应具体包括:  

1、个人详细简历、科研兴趣、未来工作规划及其他相关材料(中英文皆可) 

2、申请材料请发送至dilongthu@163.com;邮件标题为“博士后应聘-姓名”; 

3、此招聘长期有效,招满为止。 

 

四、待遇  

1、基本待遇(包括五险一金、博士后住房补贴、博士后公寓等)按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相关规定执行。同时,课题组为获聘者提供国内外会议及交流访问机会,积极支持个人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 

2、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学者可申请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另享相关待遇(请参见清华大学博士后相关网页:https://postdoctor.tsinghua.edu.cn/) 

 

五、联系方式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新水利馆202办公室,100084 

电子邮箱:dilongthu@163.com 

 

学术期刊

Ocean EngineeringVolume303

Deciphering carbon emissions in urban sewer networks: Bridging urban sewer networks with city-wide environmental dynamics

Compendium of Metabolomic and Genomic Datasets for Cyanobacteria: Mined the Gap

Biogas upgrading and membrane anti-fouling mechanisms in electrochemical 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 (EC-AnMBR): Focusing on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metabolic functionality of microorganisms

Sulfonamide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exhibited severe toxicity to human commensal bacteria

Unraveling the impact of climatic warming and wetting on eukaryotic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assembly mechanisms: A 10-year case study in Lake Bosten, NW China

Low temperature acclimation of electroactive microorganisms may be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toxicity sensing performance of microbial fuel cell sensors

Insights into feasibility and microbial characterizations on simultaneous elimination of dissolved methane from anaerobic effluents and nitrate/nitrite reduction in a conventional anoxic reactor with magnetite

Decreasing denitrification rates poses a challenge to further decline of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Lake Taihu, China

Simultaneously removal of PAHs from contaminated soil and effluent by integrating soil washing and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in a continuous system: Water saving, optimization and scale up modeling

部分期刊最新目录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3091708

Applied Ocean Research: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1411187

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http://www.hydrol-earth-syst-sci.net/recent_papers.html

Journal of Sea Research: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13851101

Journal of Shipping and Ocean Engineering: http://www.cqvip.com/qk/71223X/

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1411136

Ocean Engineering: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0298018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0049-6979/

Water Research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0431354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ttp://www.waterjournal.cn:8080/water/EN/volumn/home.shtml

  

网络精华

新突破!水中甲烷检测灵敏度提升500多倍

(摘自: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4/521029.shtm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所研究员陈池来团队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新突破——在前期深海质谱研究基础上,将水体溶解甲烷检测灵敏度提升500多倍,达到海洋及湖泊本底溶解甲烷检测水平,实现了从溶解甲烷异常事件监测到背景甲烷长期监测的跨越。相关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学术期刊《塔兰塔》。

        甲烷作为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其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每年从海洋、湖泊等水生态系统中排放的甲烷占全球总量的约53%,因此,有效监测海洋甲烷向大气的排放通量至关重要。此外,甲烷还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成分,这种新型清洁能源被视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能源之一。因此,海洋甲烷监测对于海洋环境感知、甲烷异常区域发现、海洋能源勘探、海洋科学研究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由于海洋中的甲烷浓度低、变化大等特点,当前对海洋溶解甲烷的检测数据仍然很少,对海洋甲烷通量的估计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深海质谱仪是实现海洋溶解气快速检测的重要海洋装备,因其检测灵敏度有限,也只能对特定区域或异常事件进行检测。

        2023年,陈池来团队研制出一款名为智微号深海质谱仪,并在南海某海域成功完成多次海试,获得了海洋廓线重要溶解气信息。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检测灵敏度,团队针对样本水气高、检测仪器空间有限等问题,研制出小体积、低功耗的在线除水系统,同时优化进样气路设计,成功将其集成安装于智微号深海质谱仪中。这一改进在维持目标检测气体高渗透通量的同时,将质谱仪的真空度提升超过2个数量级,对甲烷的检测限从高于16纳摩/升降低至0.03纳摩/升,提升了超过500倍,达到深海及湖泊等水域甲烷本底信号检测的水平,有望实现海洋溶解甲烷的无差别监测。

        据了解,研究团队下一步将基于该技术开展大空间、宽时间范围内本底甲烷的原位检测研究,以及H2He等有指向性的极低浓度气体原位检测研究。该研究工作为进一步实现甲烷通量计算、全球气候研究、羽流寻迹、冷泉发现等提供了重要技术基础。

 

首届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大会举行

(摘自: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4/520931.shtm

        413日,第一届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大会在湖北武汉举办。来自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单位的1200余名代表,围绕“珍视地下水资源,保护健康生态环境”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安全供给、地下水与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表示,本届大会旨在促进地下水科学领域创新与科教产业融合,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林学钰表示:“地下水科学在解决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地质灾害、地热能利用等方面,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认为,面对挑战,最重要的是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多学科交叉背景的高素质人才。本届大会不仅为青年人才提供展示才智的平台,也有助于聚力推动地下水科学领域深化研究与跨界合作。

        据悉,本次大会历时2天,围绕地下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地下水水质成因、地下水与人体健康、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地下水研究新技术与方法等多个领域设置24个分会场,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做报告,其中大会主旨报告9个,分会场报告484个,墙报42个,邀请地下水环境监测、模拟与修复以及相关仪器设备公司参展,举办学术论文报展、研究生和青年学者专题报告会、基金讲座、学科前沿发展战略研讨等学术活动。

        大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指导,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主办。

 

雾化增强水-油体系产氢活性 

(摘自: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4/520914.shtm